TMT多属“成长股”,长期而言,成长股中牛股辈出,为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收益。2019年至2020年,以TMT为代表的成长股表现突出,中信成长风格指数涨132.49%,领涨风格指数。而在刚过去的2022年,TMT板块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中信成长风格指数跌28.47%,在各类风格中表现最弱。展望2023年,TMT板块能否“否极泰来”?
01
TMT板块由电子、传媒、计算机三个行业构成。电子行业下细分为消费电子、半导体、元器件、PCB等,传媒行业下细分为元宇宙、游戏、梯媒、影视等,计算机行业下细分为信创、数据要素、产业软件等。
长期而言,虽然2022年TMT板块跌幅较大,但其长期表现优异,这是我们为何要持续关注TMT投资的主要原因。2019年至2022年底的4年间,由TMT板块为构成的中信成长风格指数涨66.29%,表现仅次于消费风格,为投资者创造了较好的长期收益。
02
过去4年间,计算机行业整体表现较差。仅2019年计算机行业表现领先,2020年、2021年跑输创业板指和成长风格,2022年也跌超20%,但跌幅略小于创业板指和成长风格。
过去计算机行业为何表现较差?因为计算机行业估值绝对值较高,且释放业绩的能见度较低。当前计算机行业PE(TTM)估值为50.57倍,处于10年来32.63%分位,虽然相对估值不高,但超过50倍的PE估值依旧偏“贵”,估值过高是过去几年计算机行业表现较弱得主要原因。而业绩端,计算机行业往往是To B(企业)和To G(政府),其由于应收账款回收较慢等原因过去几年计算机行业一直未稳定的释放利润。股票市场更倾向确定性,由于计算机行业的利润释放确定性较低,估值相对消费等行业(30倍左右)偏高,因此过去几年表现较弱。
03
展望2023年,计算机行业将聚焦“数字经济”下的主题投资,围绕信创、数据要素和工业软件等领域进行布局。其中信创行业主要受“安全”主题投资推动,当市场强调“自主可控”时信创就有表现的空间。数据要素则围绕数据确权、流通的进度来投资,目前数据要素发展处于初期,处于买“预期”阶段,主要依靠政策驱动做主题投资。1月3日国家发改委刊文《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数据基础制度体系》,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政策出台支持数据要素。
04
信创行业市场规模成长较快,下游需求丰富,有望推动高景气。根据预测,2021年至2025年信创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35.7%,属于高成长赛道。具体而言,2022年核心市场(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市场规模为2392.8亿,非核心市场(平台软件+应用软件+IT安全产品)市场规模为6827.4亿,二者总和超9000亿。
从下游需求看,目前教育、医疗信创渗透率低,未来发展空间更大,更值得关注。而党政和金融信创渗透率较高,有赖于政府和金融企业科技资本开支的变化。
05
数据要素在2022年底关注度极高,预计是2023年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 》作为顶层设计后,2022年底,财政部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 》,意味着未来数据要素有望可以和货币一样进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数据要素自2014年提出以来与实质性的落地。当前政策层确认了数据要素的价值,未来确定权利,乃至流通所涉及的企业、数据交易所等是数据要素投资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06
2023年传媒行业受监管和经济复苏的双重推动。
游戏而言,首先监管放松后,持续低迷的游戏版号发放有望加速,对游戏公司的业绩构成支撑,wind一致预期显示,2023年游戏行业净利润增速为56.81%,增速较高。其次,行业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当前游戏行业PT(TTM)估值仅30.75倍,处于历史10年来43.75%分位,若2023年预期的PE估值仅18.88倍,为10年来10%分位以内,估值底部非常明显。
梯媒是属于广告行业,是经济的晴雨表,当经济复苏后,企业盈利回升就有更多的钱投向广告开支,因此梯媒有望显著受益2023年的经济复苏。且由于2022年业绩基数低,行业2023年有望实现高成长。
影视行业是受益于“防疫优化”后影院开放,以及电影上座率增加后的更多影视作品投放,且也与经济复苏正相关。
07
元宇宙目前是主题投资阶段,在软件方面关注数字资产如数字藏品,在硬件方面则关注AR/VR技术的创新和落地。
08
电子行业关注关注创新驱动和周期见底的需求复苏。
消费电子而言,首先是估值在历史底部,当前PE(TTM)估值仅25.65倍,处于历史25.52%分位。其次,在元宇宙的落地阶段,消费电子的硬件创新非常重要,AR/VR有望为行业创造新的需求。再次,部分消费电子公司转型汽车电子,有望开拓新的成长点。
元器件是电子这个成长行业中的周期品,当前处于需求周期下行阶段,需要等待周期见底。结构而言,关注新能源电子相关的细分需求高增的机会。
PCB而言,关注下游汽车电子应用拉动需求和IC载板国产替代的机遇。
09
“芯片安全”推动的“国产替代”是当前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最大机遇。
半导体在2015年超过原油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半导体行业对进口的高度依赖性使得“半导体自给自足”越来越重要。
当下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低,一方面“自主可控”任重道远,另一方面则孕育“国产替代”的巨大空间。根据IC Insights统计,2021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为1865亿美元,自给率约为16.7%,预计至2026年市场规模升至2740亿美元,自给率也仅21.24%,距离国务院在《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设定的2025年自给率70%的目标相差甚远,未来“国产替代”提升空间巨大,孕育着丰富的投资机会。
10
“自给率”低对应着“国产替代”空间大。在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情况下,即将成型的Chip4或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限制大幅增加,而Chip4在如EDA行业的全球市占率超99%,为了减少“卡脖子”的风险,发展“国产替代”势在必行。从半导体细分行业全球分布看,2021年底大陆的EDA、IDM行业市占率仅在1%左右,“国产替代”空间最大,大陆市占率最高的封测行业也仅27%,“国产替代”方兴未艾。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富国基金不保证基金投顾组合策略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也不作保本承诺,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组合策略存在无法获得收益甚至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本站承接各类商务合作,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