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以笔记体的形式,收录了科学家沈括关于天文、地理、文学、数学、军事等等的见闻,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其中写道: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其法取新纩[kuàng]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悬缕式指南针
白话翻译出来就是:
“方家用磁石磨成针,于是可以指向南方,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指甲上或碗的上端边缘都可以使用,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容易滑落掉下,都不如以悬挂为最好的。”
“缕悬的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独好的茧丝一缕, 用像芥菜籽那么大小的蜡,粘结在针腰上。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则针常常指向南方。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我家里指南,指北的磁针都有。磁石能指南,就和柏树树枝向西一样,不知道它的原理。”
这段话里介绍了指南针安置的四种方法,分别是指尖定法、碗唇旋定法、水浮法和缕悬法。前两种方法统称为支承法,虽然安置简便,可操作性也很强,但是稳定性差,所以不被经常使用。后面两种方法虽然稳定性高且指向明确,但是对于周边环境有更高要求,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放置方式。比如,在航海中,缕悬法指南针容易受到船舶摇晃的影响,所以漂浮法指南针更多地被运用于航海中,为船员提供方向参考。
飘浮法指南针
北宋学者朱彧也对风土民俗和海上的交通贸易十分关注,他在《萍洲可谈》一书中记载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夜间行船时依据星星辨别位置,白天则观测太阳,若是阴雨天气,就依赖指南针。
后来人们在漂浮法指南针的基础上改良,漂浮的磁针与当时的方位盘结合在一起,成了定向精确精确度更佳的水罗盘。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上就载有水罗盘,在水罗盘的辅助下,郑和的船队完成了七下西洋的壮举。
当孩子们在宜教通课后服务托管学堂的传统工艺课堂上学习指南针的历史发展,并动手制作指南针时,他们可以了解指南针是如何工作的。指南针的原理简单解释是,在地球表面上,每个磁体都会受到地球自身磁场的影响,并且会按照磁北极和磁南极的方向指向磁极。通过在课堂上制作指南针,孩子们可以了解这一科学原理,学会使用指南针辨认方位,并学会如何把这些关于磁场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本站承接各类商务合作,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