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翻转课堂(关于翻转课堂的探讨)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翻转课堂是当下的一个教育热词。许多学校将翻转课堂作为课改的核心载体,大力推行;有的专家将翻转课堂视为课堂的一种革命,大力呼吁……那么,翻转课堂是不是未来课堂的趋势?究竟如何看待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为何受热捧

翻转课堂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界早就存在,无非是技术手段不同罢了。因此,翻转课堂从美国传到我国以后,立即受到人们的热捧。

但是,对于翻转课堂,我们也须持积极而审慎的态度,既看到其优势,也明察其局限。概而言之,就是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如果每个学科都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将教学内容全部前置到课前自学,会不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负担?第二,翻转课堂对于自学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来说或许游刃有余,但是对于低年级或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该怎么办?第三,翻转课堂使用的微视频属于碎片化知识,我们如何将其与整个学科知识谱系建立系统的关联?如此等等,都需要我们展开深入的探究。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申宣成)

“土法”上马,“洋法”慢行

有些学校或区域把翻转课堂作为“教育新宠”进行大面积行政推进,却缺乏对校情、学情、学段、学科和教师观念、素养等因素的调研论证与合理定位。因此,我们常发现翻转课堂在推进过程中会遭遇种种尴尬。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种:一是培训时热闹非凡,实践者冷冷清清。因为教师们都害怕影响成绩。二是追求课堂内的高效,带来课堂外的负担。教师准备课下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与“微视频”制作,学生为了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和观看“微视频”,都会耗费大量时间。甚至有可能会演化为另一种方式的课下学业负担。

对于翻转课堂,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中国化、本土化、校本化和人本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上,没有条件的可以因地制宜,创造条件上;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尝试,没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在培训学习的基础上,逐渐适应新观念和新技术。

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改革都需要渐进式尝试和探索,需要实验者先行,但不可妄下定论,草草上马,更不可用“拿来主义”驱动全体教师被动就范,强人所难。 (北京市育英学校 李志欣)

翻转课堂的逻辑起点

翻转课堂自2007年在美国问世以来,备受关注,甚至被称为“大势所趋的课堂革命”。但我认为,翻转课堂并不是代表课改方向的先进课堂形态,因为它的逻辑起点出了问题。

翻转课堂最大的亮点是重建了课堂结构,即将传统课堂的“吸收内化”环节前置于课前,类似于“具有辅导性质的自习”;而课堂上则侧重于“信息传递”,即师生、生生互动、答疑解惑、迁移、运用等。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这个被前置的“自学”环节,仍然是“以教定教”,而不是“以学定教”。请思考如下几个问题:在翻转课堂上,自学学什么?是教师规定的内容;怎么学?教师有具体的指导;学不会怎么办?教师事先提供了辅导视频;学得怎么样?学习平台早已准备好检测题。这种美其名曰的自主学习,实则是步步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据此不难看出,翻转课堂依然是教师“主导”或“控制”下的课堂,是一种“被自学”。

那么,怎样从学生和学情出发,更精准地把握教学的逻辑起点,实现理想中真正的自习课?

策略一:加强高效自习课的研究,让自习课名副其实。教师不能过度地预设学生的“学”。譬如:翻转课堂上教师事先录好的微视频,是不是学生在自学中发现的“真问题”呢?

策略二:重建自习课的流程,变“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查找答案——完成任务”式,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式。

策略三:“吸收内化”与“传递信息”,本是在课堂内可以一并完成的两个教学环节,没有必要前置于课前。一方面时间没有保证,另一方面我们所追求的课堂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指的是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要质量,而不是“公海捕鱼”!

总之,高度自主的课堂一定是学生的课堂,是生本、学本、心本的课堂,是真正以学定教的课堂。 (河南省漯河技师学院 马广金)

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教学,是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即“技术”加“理念”的教育大变革。其教育理念并不神秘。目前所说的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以前我们一直倡导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深化。但传统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纸质的,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很容易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疲劳;二是教师课前要批改学生预习时做的试卷,每节课都如此,工作量可想而知。

翻转课堂使用了网络多媒体技术,其优势在于,一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于有了网络微课程以及其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通过声、光、电、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以此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梳理考点。二是教师获得学生学习的信息更加快捷、方便、即时、准确。学生试卷网上提交后,教师可以立即看到学生答题的结果,并且还可以看到学生在网上的问题留言。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确定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即教师要进行二次备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设疑,在这个过程中,把知识引向深入。 (上海市七宝中学 马九克)

不宜夸大翻转课堂的价值

在课程实施教学过程中,决定教学质量的不仅仅是课程内容(教材)的结构要素,课程形式的结构要素优化,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转课堂属课程形式的结构要素优化范畴。随着社会发展,传统课堂不再能承载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为了完成新时期课程标准的“四基教学”、“三维目标”等任务,基于数字化支撑下的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教育”的必然趋势。

但过于夸大翻转课堂的价值、功能和极力排斥翻转课堂的价值、功能,都有失公允。目前,之所以出现纷争,有以下原因:翻转课堂的功能定位仍在厘定中;翻转课堂的课程形式仍在探索中,翻转课堂的操作技能仍在积累中。倘若我们能很好地解决上述3个原因产生的问题,翻转课堂就会深入人心,人人悦纳。“翻转课堂在手,无为而治在胸”的教学景观指日可待。 (洛阳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 张欣)

是“翻转课堂”,还是“课堂建构”

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是“先学后教”吗?这是20多年前洋思中学的经验做法,没有什么新鲜之处;翻转课堂就是用“微课”教学吗?“微课”教学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不是未来课堂教学的趋势。“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知识点,很难全面解决知识体系、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全方位的重新建构。教学依据由教科书为主回归于课程标准为主;教学目标由“会学”上升为“想学”;教学材料由课本转化为教学资源,并细化为“教材”和“学材”两部分;课堂结构打破时空界限,生活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的全过程,生活处处是课堂;课堂性质由传授为主到展示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课堂评价由“课堂效率第一”到“教学效益第一”;现代技术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服务于“学生的学”;合作学习由课堂上的师生合作发展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技术的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校合作、资源合作等等。

而所谓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没有太大区别,还是靠语言和图片等手段描述知识。在教学目标、教学依据、课堂性质、教学评价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仅仅把部分课上的学习内容转移到课外,谈不上是课堂改革,只能算是一种改良。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 李升勇)

《中国教师报》2016年1月20日第7版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本站承接各类商务合作,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