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职业兴趣常保鲜(12333在线互动问答)

近日,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12333在线”邀请虹口区就业促进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一级),人才中介师(二级)贺梅和上海兆丰维特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玮就“如何让你的职业兴趣常保鲜”这一话题与网民在线互动。快来看看嘉宾们说了些什么吧。

如何让职业兴趣常保鲜(12333在线互动问答)

Q

职场中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刚开始从事某份工作时还很有兴趣,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却感觉“干一行怨一行”呢?

贺梅:职场中这种困惑非常普遍。因为职业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是个动态过程,会随着环境、心境的变化而变化。要想让我们的职业兴趣常保鲜度,就要从什么是兴趣谈起。

Q

那么什么是兴趣呢?

王玮:兴趣是指人们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存在某种求知欲,从事这种活动能够引发精神或物质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是完全沉浸式的。但是人们往往把兴趣与喜欢混淆,认为对某份工作的喜欢就是自己的职业兴趣。正是这种误解容易造成“干一行怨一行”的心理困惑。

Q

职业兴趣与喜欢一份工作有什么不同呢?

贺梅:喜欢一份工作是因为这项工作给我们带来愉悦感。当愉悦感消失的时候,我们的喜欢也就随之消散。喜欢的即时性比较强。而职业兴趣是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上,经历三个阶段,受二个要素的影响才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Q

职业兴趣的形成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王玮:职业兴趣的形成经历了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在个人气质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下,一个人会对某一职业产生有趣,满足精神上的愉悦需要,产生了乐趣,让我们喜欢上这份工作。然而,某一领域行家之路都充满了枯燥、受挫,很多人的乐趣在这枯燥中磨灭,有趣变成了无趣。喜欢逐渐消失、怨气渐生。实际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有趣才能变成志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兴趣。这种兴趣才能成为我们克服困难,面对压力的动力,享受精神或物质上的满足。我们融入工作的心理历程也是受这三个阶段影响的。

Q

我们融入工作的心理历程是怎样的呢?

贺梅:融入职场一般需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心理适应期:蜜月期、受挫期、低迷期和着陆期。如果我们把兴趣作为择业首选因素,在经过蜜月期后,面临与理想差距很大的现实时,陷入受挫、低迷期,累积的挫败感和失落感让人后悔、迷惘。没有实现职业的安全着陆,往往以跳槽、转型的方式来解决。

Q

对那些没有顺利实现职场着陆的朋友,有什么建议吗?

王玮:在跳槽转型之前一定要分析没有着陆的原因,是自己的兴趣方向找错了?还是让没兴趣成了逃避压力、人际关系不协调等问题的背锅侠?当处于低迷期时,我们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清晰地认知到目前所处的阶段,从兴趣形成机制的两个要素入手进行调整和准备。

Q

兴趣形成机制两个要素是什么呢?

贺梅:兴趣形成机制的两个要素分别是 “自我效能”和“期待结果”。

Q

它们是怎么促使兴趣形成的?

王玮:“自我效能”即完成某一特定类型任务的信心,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觉得自己能做好,就会对这件事情有更强烈的兴趣;“期待结果”,即做完这件事情以后,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是一个好的结果,那么对这件事情的兴趣就更大。如果自我效能和期待好结果都比较强的话,人们就会选择相应的行动,努力实现目标和技能增长,形成某种“乐趣”;而通过目标达成和技能增长,就可以逐渐凝练成“志趣”;“志趣”反过来又强化“有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Q

那么一个人自我效能的高低和结果期待又是怎么形成的?

贺梅:一个人自我效能的高低和结果期待是建立在过去的学习经验,包括过去的成就经验、替代经验、社会鼓励和情绪状态四部分。其中情绪状态就像一个底层背景,会引导一个人选择性的注意、加工外界信息,强化对自己、对外界的认知,进而采取对应的行动,最终影响对职业的兴趣度。

Q

那么该如何调节情绪,保持职业兴趣的鲜度呢?

王玮:以压力为例。美国斯坦福大学曾开展过一项历时八年的研究,发现压力会杀死人;但压力也只会杀死这样想的人。所以面对职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我们可以通过三步加以调节:首先承认压力存在;其次接纳压力;最后让压力赋能。当我们学会与压力共舞后,就会减少抗拒、逃避的情绪,主动向老员工学习,对自己做个客观的评估和认识,也对行业、公司、岗位的要求做个全面的了解,有的放矢地给自己“充足电”,进而找到自己真正的职业兴趣,保持职业兴趣的鲜度。

下面由嘉宾开始回复网友的问题。

提问人:当工作中出现疲惫,或者干劲不如从前了,该怎样调整状态呢?有什么好方法?

贺梅:这种现象在职场中很普遍。当我们感觉到疲惫的时候,首先分析一下,是什么让我们产生这种疲惫感的。其次,尝试适合自己的调适方法,比如可以通过运动、娱乐等把不良情绪宣泄出去;再次,运用二八原则,重新梳理工作内容,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当精力透支而效率没有提升的时候,往往会让人产生挫败感,感到疲惫。另外,如果你是完美主义者,那么,要学会辩证地看待,追求完美可以是我们前行的推动器,也可能是我们的沉重包袱。在工作中,我们尽力而为,也要学会包容一些不完美,这样就可以轻装前行,心理压力会减轻些,疲惫感就会少些。最后,根据认知心理学,我们对某一件事情的喜好和排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我效能感和期待结果的影响。所以学会适当地提高自我效能、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和良好的结果期待,可以提高我们对工作的兴趣和动力。希望这些方法对你有帮助。

马:目前的工作比较固定,薪资还不错,但感觉自己可能更适合有挑战性的工作,应该换工作试试吗?

王玮:你好,小马。是否去换到更适合自己更有挑战性的工作,首先你要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足够的自我肯定,是你跳槽的资本。就你目前状态来讲,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自己所处的环境,公司给你的薪资待遇都还满意,你可以考虑下在公司内是否还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是否还能让你发掘新的动力,新的乐趣以及新的挑战,这样你就能在自己原本打下的扎实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满意度,有更新鲜的工作激情和工作斗志,也会有更好的职业提升。反之,你可以尝试去一个新的环境挑战下自我的能力。总之,明确的职业动机和较高的职业满意度,是工作和生活幸福感的源泉。希望能给到你些许的帮助。

wuhu小小:感觉对工作逐渐失去热情,这是不是就是职业倦怠?已经出现了应该怎么克服呢?

王玮:你好wuhu小小,周而复始的工作,每天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是会让人有倦怠,有厌烦,总想自己还可以做些不一样的事情。但兴趣和能力是需要有个平衡点的。对工作逐渐失去热情,从职场生涯发展的整个过程来说面临的是个停滞期,要寻找新的动力,才能继续前进。比如,在工作中开发新的学习区域,进修和自己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才能迎刃而解,你会从中获得愉悦感。这样,你对工作的热情才不会过“保质期”。当你的工作得到他人的肯定,你的工作热情也会大大提升。

编辑:玉敏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本站承接各类商务合作,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