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要取得成功,往往需要打破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适时宜秩序的勇气和胆量,同时要形成切实可行的变革举措、方案,这些行动的思路和方案往往来自于两个方面:1)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思路和方向的细化;2)对标学习对原有的体系、方法进行优化。
企业在做战略规划或变革方案时,往往会先看看行业领先企业是怎么做的,这种是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对标,多是局部对标;
在运营管理中也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企业内部在自说自话时,各种指标按内部口径统计达成都很好,但是经营结果不是很好,这时候往往也需要进行外部标杆的对标,以期对现有管理人员、体系进行冲击,促进和推动原有体系的的改善、优化 。
也可能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某次交流、某场讲座、某篇文章、甚至是刷到某个小视频时产生共鸣,然后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提出学习某某企业某某管理案例的要求,然后,企业的对标学习就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很多企业的对标行动常常是虎头蛇尾,开局轰轰烈烈,最后不了了之,有时候我们仅仅看到了某个企业在某个点做得很好的表象,并没有看到他们内部真实的运作机制、职能之间的相互支撑、组织能力的强弱区别、领导人的领导力等等一些复杂的影响因素促成了这个表象。很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是系统性的组织能力,这个是不可复制的。
很多企业学习标杆时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总想将各家所长都学到手,比如之前在地产企业里,标准化学恒大、碧桂园,并购学融创,成本学中海,景观学龙湖。可学来学去发现,多年下来什么也没学到,甚至还是老样子。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有问题:什么都想学,却又学不透,过程中忽视了自己企业本身的组织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在对标的实施前,要根据对标的需求和目标,做好充分的调研,选择好对标公司:1)首先需要明确对标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2)对标工作计划安排;3)数据来源及难易程度。
对标一般分为整体对标和局部对标。整体对标更关注整体规模、商业模式、发展阶段、整体业务等内容,多适用于年度目标的制定和下达;局部对标更关注某一业务版块、某一流程制度、某一战略方向等,适用于找差距、找不足。
在制定对标目标时,从八个维度筛选条件相近的公司。
业务可比性总体判断:
1)现有业务可比性,如主营业务、产品、渠道、管理模式等;
2)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是否能代表公司未来的发展走向。
业务可比性详细判断:
3)公司在行业中地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4)公司规模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5)公司发展阶段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6)市场环境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7)监管环境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特殊考虑因素:
8)所选公司是内部标杆还是外部标杆?在业务单元层面是否有可比性?如果需要拆解对标,是否能获得足够的数据支持。
对标的场景一共分为4大类:
1)同行对标:与同行平均水平比,与同行业领先单位比,找出优势及差距,寻找提升空间;
2)跨界对标:通过与不同行业的单位对标,找出新的管理思维和理念;
3)同一业务单元内对标:通过同一公司内,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员工等维度对比,找出差异,与历史数据比较;
4)同一公司下不同的业务单元对标:通过不同区域公司间的对标,全方位对比,找出不足。
对标案例1:超过九成企业风投从外部引进了有风投背景的人才,且平均每个团队有超过X名以上的风投从业者,建议L公司引进外部风投人才。
对标案例2:优质项目投资机会稍纵即逝,L公司现有审批流程耗时较长,建议通过各种方式加快审批流程。
对标案例三:内部对标在美的被运用到了极致,事业部与事业部之间、工厂与工厂之间、车间与车间之间,都形成了相互对标、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对标成为了很多管理者的管理潜意识,在对管理现状不满时一定会想到往外看看。
对标无处不在,大到战略层面的对标,小到某一业务单元内员工间的对标;通过对标不断寻找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进行比较分析与持续改进。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本站承接各类商务合作,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