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完整视频戳这里
欢迎来到“美牙韩老师讲互联网”的小课堂,我是你们的美牙韩老师。
这是我小课堂的第一期,算是一次从0到1的冷启动,因此开篇之作便是为大家介绍一个专业名词“冷启动”。
什么是冷启动?
在互联网行业,常把一个没内容,也没用户的产品的开始叫做「冷启动」,即“Cold Start”。
我们今天使用的很多产品已经有了大量的用户或者大量的内容、商品,但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在产品最开始默默无闻的时候,用户怎么来的?内容谁生产的?我们看到的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而冷启动就是从0到1最开始的地基和砖头,冷启动得好,产品就逐渐启动并活跃起来,冷启动得不好,产品可能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冷启动有哪些方法?
根据对象分,可以分为用户冷启动,内容/商品冷启动,系统冷启动。
用户冷启动往往是最核心的,很多产品的核心便是用户活跃。而用户的冷启动又可以分为单点冷启动、单边冷启动、双边冷启动、多边冷启动等。
单点冷启动,即“一个用户自己就可以玩转”的产品做冷启动,通常是工具类产品,如美图秀秀、杀毒软件等等。一个用户来了,就可以使用这些产品的功能,因此,它是最简单的冷启动,它不用撮合多个用户,也无需照顾供给双方的同步,可以慢慢打磨,是最适合草根团队或者资金量不是很大的创业团队。
单点冷启动的关键是找到核心目标用户。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垂直社区、创业社区,会有相关的新产品帖子让大家去试用。一些诸如“十大社交APP”,“2019年度最好用的网站”等帖子也经常夹带私货宣传自家产品,这都是在单点冷启动。据说小米当时就是在竞争对手的论坛里疯狂输出,拉来了最开始的一波Fans
单边冷启动,即“许多用户一起用,才能玩转”的产品做冷启动,例如社交类和网络游戏类产品,如微信、陌陌、魔兽世界等。一个用户来了还不够,因为他/她找不到足够多的其他用户一起聊天、做任务。必须在同一时间内保证产品的社交场有足够多的男性、女性,或者组队时有足够多的队友。这类产品的冷启动要难一些,其关键在于用户密度,即不能一个一个用户慢慢发展,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批量导入。否则发展一个便会流失一个。
最著名的单边冷启动案例应该是QQ(当时是QICQ)了,小马哥自己承认创立QQ的时候要攒到三万用户,不得不假扮女孩子,这也是后来很多社交软件开始上线时采用的手段。
双边冷启动,即给“供需双方一起用,才能玩转的产品”做冷启动。我们常说的撮合型产品都是这种类型,如打车、外卖、直播、电商平台等等。足够多的司机接单,才有足够多的乘客打到车,反之只有足够多的乘客打到车,才有足够多的司机愿意使用。同样地,足够多的卖家做餐,才有足够多的买家买餐,反之足够多的买家下单,才有足够多的卖家愿意使用该产品。必须在同一时间内保证足够量级的供给双方,因此双边冷启动是最难的,任何一方用户不够,都无法有效稳定地发展,还会造成另一方用户的流失,着实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但也就是如此,双边撮合型的产品往往都是大“生意”,只要做好冷启动,后续门槛也会很高,竞争对手很难进入,赚钱妥妥的!当然了,前期砸钱可能往往也跑不了。
这里比较有名的案例是滴滴。滴滴最开始面临着司机、用户都没有的情况,双方都没有下载的利益动力。滴滴的办法是先解决司机,但是仍然很难,他们想先高效批量解决问题,因此就先找了出租车公司。但是没有一家出租车公司愿意和滴滴合作,当时创始人程维鼓励大家:再坚持一下,跑完全部189家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跟我们合作,我们就认了、放弃!还好,滴滴最终谈下来一个出租公司——只有200余辆车的银山出租车公司,而这家公司的老板允许滴滴在15分钟内介绍产品——当时在场仅100个司机,且只有20位有智能手机。最后只有8位安装。但是有了合同,程维便开始给更多的出租车公司普及:人家都合作了,你们也可以尝试一下!
当然,滴滴也做了不少扩展独立司机的工作,有一个阶段专门在机场、北京西站等地给司机装App。这些地方司机多,司机等客也有时间,而且可能马上就有交易。这个方法虽然辛苦,但是直接有效。为了增加产品的安装几率,滴滴还在司机安装时送话费、送钱、送小礼物,并且把app的安装时间控制在5分钟,直至最后压缩到1分钟。
司机端开展后,如何稳住司机,让司机们觉得这个产品用乘客用呢?据说在12年9月的时候,滴滴打车开始有500位司机安装了客户端,但是上线的人数只有16个。于是程维面试了一个人,每天给他400块钱,让他绕三环打车。当时还特意嘱咐:不要去昌平,资金有限,省着点花。就这样,滴滴有乘客用的消息也在司机间传开了。
当然,最后海量用户涌进来还是靠红包补贴大战,双向补贴直接把双边都拉起来了。但是大家不要误解,虽然从用户量来看,补贴大战是从1-100的里程碑,但是如果没有从0-1的冷启动,哪有投资人肯投资,哪有信心敢烧钱呢?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冷启动的时候,并非越多越好。一些互联网产品还会限制用户涌入。例如在产品侧,限制一些非核心用户试用全部或部分功能,或者运营侧只和种子用户沟通,不进行大范围宣传。如知乎早期的的注册码邀请制,通过邀请码限制新用户的注册,非注册用户无法使用知乎的全部功能。再如 bilibili的注册答题制,以100道二次元相关题目作为门槛,答对60道题,才能成为正式会员,非正式会员除可使用视频播放功能外,诸如评论、投币等高阶功能被限制使用。
大多数人愁找不到用户,这些产品为何反其道而行之,自命清高?关键在于“留存”。如果用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活跃数据只不过是泡沫。用户发现你的产品不好,卸载再装可就难了。具体来有如下原因:
1. 避免无关流量进入,影响产品价值判断。很多非核心用户进来,把数据推得虚高,还提出很多七七八八的需求,你以为你的产品火了,谁的意见都听,最后做出个四不像,核心用户还丢了。
2. 服务好核心种子用户,提升口碑。让运营重点照顾他们,让他们成为铁粉,他们会是你的自来水。
3. 节约资源。冷启动阶段资源有限,服务器、人力等都不足,省点钱。
4. 打磨产品,迭代核心功能,解决bug。开始上线问题不少,先把妆画好再出去见人。
5.避免刷单、刷量等垃圾用户,直接把产品环境搞烂。
第二大类,是内容或者商品冷启动,即“展示内容或商品”的产品做冷启动。例如社区、信息流产品或者电商产品。用户来这些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费内容或浏览商品,如果产品一开始没有足够丰富的内容和商品SKU/SPU(字幕备注: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Standard Product Unit (标准产品单位))用户就会流失。必须先批量聚集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或商品,再做用户冷启动。
几乎所有的电商产品都会先解决好供应链的问题,而内容消费类的产品往往会先找一批大v或者自己搭建运营团队撰稿,微博最开始就是凭借媒体时代强大的大v关系和运营能力生产了大量初期优质内容,逐渐吸引用户的。
第三大类,是系统冷启动,最常见的是推荐系统冷启动,如商品推荐、内容推荐等等。一个推荐系统往往是基于用户的属性和行为进行推荐,但是一个新用户来到一个新产品,可能是游客身份或者刚刚注册并没有产生太多行为数据。推荐系统猜不到这个用户更喜欢什么,就需要系统冷启动去根据仅有的信息猜,或者通过一些手段尽快猜到用户的兴趣所在。
你们一定看过不少App上来要选一大堆选项,比如性别、年龄、感兴趣的人、感兴趣的标签等等。这些都是为了推荐系统作冷启动准备。
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如果你学到了知识,就请关注美牙韩老师,点赞、评论、转发,给第一次发视频的我一点冷启动的鼓励吧!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本站承接各类商务合作,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