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双11”,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双11”交易额达到11154亿元(10月31日20点到11月11日24点),同比去年增长15.6%。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裹42.72亿件。物流快递服务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生活,在买买买的剁手狂欢中,今年物流快递业是如何保障“双11”服务的?又有哪些发展新变化?
除了交易额,物流人更关注的是快件包裹量,毕竟庞大的交易额后面是激增的快递量,对每一家快递企业来说,无异于一次“大考”。但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考验”似乎变的越来越小了 ,近10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日处理量从14年的1亿件增长至21年最高近7亿件的水平,当日处理包裹量的比例从25%左右增加至近几年的近50%的水平。时效上,在“双11”刚兴起的年代,“‘双11’的包裹‘双12’还没到”是消费者对“双11”最大的诟病,还有取快递排起的长队,都是当年“双11”的“标配”。
而近年来,在销售额和包裹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物流时效不仅可以做到72小时甚至48小时内发货,还有越来越多的“小时达”、“次日达”收货体验,甚至还有无人车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免除消费者在快递点排队的烦恼。从最初的“爆仓”、配送时效以天为单位、快递点排长队,向智能仓储、配送时效以小时和分钟为单位、无人车送货迈进,这背后是物流数字化、运营方式和基础设施布局的不断迭代优化。
图1 2011-2022年“双11”当日
*产生和处理快递量
*当日:11日0点到24点*2020-2022年:2020年起“双11”分为两批次,故11日当日数据有适量降低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管理局、星图数据、中智物流智库整理
数字化改善服务质量
电商物流作为物流行业里数字化程度较高的细分领域,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都很高。
- 软件方面,在“双11”开始前,数据平台会给电商和快递企业提供大数据支撑,预测订单量、快递量等数据,电商企业可以提前备货,快递企业可以提前储备人力、运力和仓储面积,保障订单在规定时间内发货。此外,电商和快递平台的对接,实现了电商平台下单,订单号生成的同时快递单号也生成了,可以直接在现场打包发货,消费者也能在电商平台直接查询物流信息。依托大数据、AI分析等手段,对电商平台的订单数据和快递企业的运力数据进行分析,统筹运力、整合订单,实现精准调度,最大限度发挥规模效应,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处理能力,还降低了单件快递的成本。
- 硬件方面,以往电商平台“小批量、小批次、多品类”订单的拣选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以及场地,近年随着技术的成熟,菜鸟、京东、发网等大型电商物流服务商,在库内拣选和线路分拣方面已开始应用智能分拣线和AGV等智能设备来改变以往“人到货”的订单拣选模式,而是用智能设备实现“货到人”,省去人员在库区内的行走时间,还可以提高拣选的正确率;同时由于拣选区内只有机器人通行,在货架布局上也可以使用密集存储来提高仓库利用率;还可通过算法不断优化货架和货位布局,减少拣货人员等待时间,进一步提高拣货效率。
图2 AGV在电商领域的应用
新模式提高时效
预售作为近几年因“双11”而兴起的一种销售模式,几乎成了“双11”的标配,“尾款人”的称号也是伴随着预售的模式诞生的。从物流操作的角度来说,预售品一般是固定的套装,在仓储环节可以预打包一定数量的套装,“尾款人”支付尾款后,只需要进行打印标签和贴标的工作,包裹就可以出库进行配送了。同时由于预售的分流作用,企业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消化激增的快递量。
配送环节,在消费者支付定金之后,已有部分“前置件”配送至快递营业点了,支付尾款后,系统会显示包裹放行,心爱的包裹就会立刻开始送货上门,所以第二天甚至当天收货的案例也就愈发多了。“最后一公里”作为最靠近消费者的一个环节,也是快递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重点关注领域,企业通过“前置仓”的布局,将仓库“搬到”消费者家门口,以保障稳定的服务时效和分钟级的收获体验。
新零售时代的新要求
新零售时代,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一味的“价争”也不能为企业构建核心的竞争力,运营要求越来越精准和精细,如何进一步减少货物搬运次数、减少拣货时间和人工投入、提高货物周转速度、提升“最后一公里”的覆盖能力和响应速度,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渐“护城河”呢?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等。电商物流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网络化、国际化和绿色化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投资基础设施,打造网络效应。随着经济和行业的发展,物流的规模效应对企业成本降低和提升竞争力能发挥的作用已经有限了。政策导向上,“网络”和“网络化”成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应是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而应该在企业战略下构建企业物流节点体系,精准选择布局区域、设施类型和业务模式,打造物流体系的网络效应,构建企业自身的“护城河”。比如最初定位为资源整合平台的菜鸟物流,在仓库建设方面也开始了以整合为主,以自建为辅的策略。通过加盟和入驻的模式整合社会仓配资源,同时在关键区域自建仓库,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又能保证对仓储环节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掌控力度。
二是国际化布局,构建跨境物流服务能力。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品的进出口需求越演愈热。政策方面,跨境电商和海外仓也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商务部关于印发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政策中的高频词,跨境电商正在成为稳外贸、促消费的重要抓手。在“一带一路”倡议、RCEP协议生效、中国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等战略背景下,东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其电商行业也以每年超20%的年均复合增速高速增长。同时,国货出海正在成为不可逆的潮流,品牌对跨境物流服务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
多种机遇叠加下,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开始布局。菜鸟CEO在今年菜鸟开放周上指出,菜鸟为疫情下“国货出海”扩宽国际物流通道,升级国际端到端履约服务。在国际物流上,菜鸟已在全球布局6大智慧物流枢纽,同时,在包括俄罗斯、西班牙、法国、波兰这些国家,已经投入近5000组自建自提柜。目前,菜鸟直接运营着超过300万平方米的跨境物流仓库,它们分布在欧洲、东南亚、澳洲、南美等全球各地区以及中国的保税区。
三是绿色发展,构筑企业长期竞争力。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企业和投资人对ESG的关注度和讨论度愈发提高。ESG(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能够衡量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投资者而言,ESG代表了一种筛选标准或者投资策略,随着越来越多大型投资者加入国际性责任投资相关组织,ESG原则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对于企业而言, ESG可以帮助企业本身和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如何管理与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ESG原则能够指导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发现新商机、开拓新市场、提升企业的综合风险管理能力。头部企业,比如京东物流和菜鸟,在其发布的ESG相关报告中,都将绿色物流作为重要的发力点,这也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关键举措包括使用清洁能源进行运输、减少包装碳排放、屋顶光伏、储能系统和智能电表等新技术在物流仓储建设的应用等,不仅能降低企业能源成本,实现节能减排,还有利于企业吸收外部资金,巩固持续发展的能力。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本站承接各类商务合作,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