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健康码”,大家都不陌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它已经是我们最有效的管控措施之一。“健康码”的出现解决了人员流动管控的难题,那人员流动性大、但安全性要求高的施工工地呢,是不是也能实现同样原理的安全动态管控呢?
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创新开发微信小程序——配网作业安全码(简称“安全码”)。
什么是“安全码”?
“安全码”是以违章历史、技能等级、工程车况等数据信息为基础,动态记录施工作业人员和作业车辆安全状态的个体专属二维码,分为绿、黄、红三色,作为施工现场准入的凭证,实现一次申报、一码通用、从业终身跟随。
绿、黄、红色二维码,具体如何来判别?
绿、黄、红三色“安全码”的生成由安全和技能综合评分得出,按照安全规范和作业技术规范对人员作业行为进行评定。其中,安全占比80%、技能占比20%,原始分均为100分。如果出现违章、考试成绩不达标等情况将进行扣分。
绿码 · 综合评分大于92分
表示作业历史安全性高、技能过关,可正常作业。
黄码 · 综合评分间于80至92分之间
表示作业历史有风险、技能有欠缺,工作负责人将根据其以往违章情况作出预警、加强监督指导。
红码 · 综合评分低于80分
表示作业风险较大,一旦发现将立即停止其工作,查明违章情况,安排其参加安全培训、考试等,直至转为“黄码”、“绿码”方可恢复岗位工作。
安全码有什么作用?
作为数据赋能现场安全动态管理的一次首创探索,“安全码”的出现有效提升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解决了流动过程中的管理难题,让安全管控更智慧、更精准、更高效。
对现场管理,“安全码”可以进一步细化安全管理,从100%“抓现场”延伸到100%“抓全员”,将安全管控中的人员配置、现场组织数字化、可视化,进一步促进形成“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全员安全管理水平。
对企业管理,通过大数据赋能首创安全管理运用小程序,一方面有效避免因人员流动性大、信息不对称、不准确带来的安全风险,让安全管理精准到人;另一方面,“安全码”实时跟踪、动态更新、轨迹记录,一次采集、多次利用等特性,让安全管理人员从电话、报表、资料等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通过“安全码”即可对个人、班组、单位情况了如指掌,还可对个体、整体进行多维度评价,实现所有施工队伍的标准化、数字化管理,为电网安全智慧管控提供了实践样本。
同时,“安全码”公开化、透明化的数据记录以及量身打造的学习资料库,也促进了施工队伍、施工人员之间的公平竞争、良性发展,进而为提升电网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从源头上做好思想、技术保障。
▲每个施工人员的帽子上,都会有相应的安全码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里,数据化治理不但可以促进安全管理、监督的个性化、便捷化,提升专职管理人员的效率,还能增强企业的行政决策智能化,帮助相关部门依据人员情况、历史动态等各项情况综合研判,科学划分安全施工等级,杜绝“一刀切”。而这,正是“安全码”的意义所在。
介绍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安全码”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它的使用效果又如何?
跟着安全督查工作人员俞隘伟,去现场去瞧一瞧吧。
7月23日,在桐乡市庆丰南路作业现场,俞师傅拿出**,通过“安全码”**就完成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检查。施工人员姓名、工龄、工种、身份证信息、违章情况等一目了然,短短几秒,丝毫不会影响施工人员正常作业。通过扫码检查,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不准确等带来的作业风险。
施工人员则表示“安全码”很方便。从事电力施工已经5年多的沈加清表示,通过“安全码”的历史查询功能,自己也能改进工作方式,工作更专心、安全更上心。
俞师傅说,以前基本上是凭经验、凭印象来判断一个人的安全总体情况,不熟悉的就只能靠问,不准确、不全面。现在有了安全码,施工人员情况**就知道,心里更有底了。
除了现场**督查外,平时只要打开**搜一搜“安全码”,就能看到该公司当日全部施工现场数量、人员数量、安全码总体分布情况、各施工单位及其下属各班组人员安全码情况、一年来的违章数量趋势图、今年以来的违章信息,以及反违章学习资料等。“安全码”的出现,有效解决了溯源和归属的问题,因管理人员调动和施工现场流动带来的影响也几乎降为0。
如今,“安全码”已在桐乡全面应用。实现了“施工人员主动展示”“现场人员扫码获知”的信息“双向”互通。
“安全码”不仅是电网企业管理创新的一项新举措,也是管理层面的一次突破。“安全码”的创新是立足现有的管理基础、运营模式等方面完成的需求突破,实现管理变革,提升管理效益。通过创新打破现状,让管理创新成为常态思维,为公司“走在前、作示范,打造示范窗口”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还可以充分挖掘“安全码”的数据价值,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完善数据保护措施,通过其承载的数据及技术手段和蕴含的创新思维,服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国网嘉兴供电公司还将研究开发“团队码”,让班组工作任务、班组人员工作动向也能“码”上知晓,优化班组管理,提升作业品质。同时,把电力施工现场“安全码”的思路推广到社会各类施工现场,助力提升社会安全管理水平。
- END -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本站承接各类商务合作,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