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一看就知道是最符合逻辑的估值方法。和外面那些阿猫阿狗的估值方法就是不一样的。
但是现金流折现法,其实操作性是比较差的,估计一个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并不能因此否认现金流折现的价值。
用是否能够产生大量自由现金流来定性判断一个企业,能够节省投资者大量的时间;这一个定性判断,足以将95%的企业扔进垃圾筐。剩余的企业,或许都是有望在未来产生大量自由现金流的企业,对这些“剩者”做进一步的研究,效率大大提高。
定性判断后,剩余的企业可以考虑用资产负债去估值。经验丰富的投资人,在阅读财务报表时,通常也是从资产负债表开始的,而不是从利润表开始。用资产负债估值,可以简单切割开,看看资产的价值是多少,然后减去负债,得到企业的估值。
不过,这和直接看账面PB是不同的。也绝对不能认为:账面PB越低,估值越低;账面PB过高,估值过高。
事实上,我对高PB的企业更有兴趣。
简单的例子,产能过剩的钢铁企业的锅炉,看起来也是值不少钱的资产;但是在账上同等价值的茅台酒,显然要甩那些锅炉无数条街。要知道,茅台是以成本价计入资产,7块钱的存货以后可以卖出100块的销售额。因此不同企业资产账面值一样时,差距可以很大,很大。再如有些企业的品牌价值值很多钱,却没有计入资产,或者只计入极少的值,这也是隐藏的金矿(茅台的品牌估值600亿难道我也要告诉你吗?)
还有些企业,持有许多物业,物业价值重估也可能会大大的改变企业的资产价值;有些企业或许以成本计量持有其他企业的股权,重估价值也可能吓到你。另一面,有些企业的机器、设备、制造产线,账面上价值不低,实际上可能已是一堆破铜烂铁,这些都是看账面价值无法看出来的。
扯了一堆,关键还是要理清楚,企业资产实际上值多少钱;姑且说成是“真实资
产价值”。如果能够大概算清楚企业的“真实资产价值”,那么用资产负债来估值,也是个比较靠谱的办法。用“真实资产价值”减去负债即可。这难道是传说中高大上的“产业资本的视角”。
不过,资产负债估值在资本市场是非主流;资本市场喜欢用更简单粗暴的办法估值。几乎所有券商报告对企业的估值,最后都是:每股盈利*PE=每股价值。
用这个估值方法,至少还需要做几方面的补充思考:
两家企业盈利一样,难道价值就一样?
显然不是。差异就在PE上体现出来,总体看,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者企业所在行业有不同的天花板,或者企业的盈利稳定性不同,可持续性不同,可增长性不同等等,都会影响资本市场给企业不同的PE。简单的说,对于不同的企业,资本市场给出的估值中枢是不一样的。
正如,我们看到资本市场给格力电器的估值往往在10PE左右,而给一些软件企业的估值往往以30PE为中枢。所以投资“格力们”或许我们更应该注重低价带来的高分红积累,投资软件企业,我们更应该注重成长带来的想象空间。至少,不能简单的认为10PE的格力比30PE的某软件企业便宜2/3。
即使是一个行业的企业,拥有一样的净利润,也不能简单认为每股价值相同。
虽盈利相同,但一个企业如果负债100亿,另一个企业账上却有100亿现金躺着,零负债。单就这点,二者的价值都已差距甚大。或者,一个企业拥有更强的后劲,一个企业后续发展已经乏力,二者也应该享有不同估值。
应该说,看企业每股盈利,只是估值的起点,远未触及企业估值的核心。
除了以上研究企业后进行估值,也可以参考资本市场在不同时期给企业的估值(主要是给企业多少倍PE,而不是市值)。简单的说,看看在市场总体悲观时,给企业的估值是多少,作为企业估值的下限;同时看看市场总体乐观时,资本市场给企业的估值,作为估值的上限;常规市况时,给企业的估值又是多少,大致作为中枢。不过,应该特别说明的是,十分极端的市场状况,应该剔除掉。
例如,不能用07年的极度高点作为企业估值上限,也不能用08年的极度悲观点作为估值下限。因为他们都过于极端,会误导投资者。这个估值方法更加定性和粗略,毕竟市场在变,企业也在变。或许几年前,某企业还处于成长期,现在已是成熟或者衰退期,二者能够享有的估值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此方法作为估值的参考,也无不可。
到此,应该意识到,光看财务报表,光看每股盈利,是无法对企业进行靠谱估值的,无论是还原企业的“真实资产”,还是思考企业应当享有的“合理PE”;或是预测企业未来前景,核心还在于理解企业的业务。财务分析只是起点。
实际上在估值的过程中,是可以多种办法结合使用的。简单说,先用现金流折现法对企业进行粗略的定性判断,剔除绝大部分企业;然后使用资产负债进行估值,再使用每股盈利*PE进行估值等等。多种估值方法结合、对比。如果估出来的价值相差甚远,必须去挖掘产生巨大差距的原因,想必这个挖掘的过程会让投资者有所斩获。
不管是用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进行估值、用资产负债估值还是用盈利*PE估值;都离不开一个“估”字。应该认识到,“估”的误差可能会很大。所以,不管如何对企业估值,估完之后应当预留安全边际。在估值过程中,可以考虑用乐观估值+悲观估值,除以2;取一个折中的结果。然后在这个折中的结果上打个对折。这样或许能够让投资更加从容。
转自:雪球官方账号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本站承接各类商务合作,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