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老话,过了腊八便是年,可是老话没告诉你,年关究竟该怎么过。临近年关岁末,物流人一年中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又摆在了眼前,说来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就俩字——要账。
物流业的账期之痛
物流行业里的账期问题其实一直缺乏有效关注,通常外界聚焦的点都来源于司机群体的运费被扣押,因为当事人群体处于弱势地位,更易引发同情和关注,通过曝光后也比较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但是这背后的根本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正视。
总得来说,在物流行业内有一条无形的压款锁链,紧紧链住了行业中每一个环节的咽喉,货主压大三方,大三方压小三方,小三方压专线,专线压司机,源头的问题不解决,底层又面临各种法律及道德风险,那么夹在中间的中小型物流公司无疑成为了压力最大的一方。
这也就解释了近些年为什么很多的物流公司都频频“跑路”,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账期压的太长,日常的经营开支难以为继,最终资金链出现断裂。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物流业作为很多生产物料的支撑性环节,和新兴产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近些年火爆一时的共享单车、生鲜零售等赛道,很多企业盲目追逐风口却一败涂地,除了留下一地的鸡毛外,还有众多要账无门的物流公司,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物流公司的下游——专线物流及个体司机等群体损失惨重。
互联网公司尚且可能还可以通过并购重组、融资等手段来走出低谷,但是物流公司一旦逢此大难,能否挺得过去就只能各凭天命了。
账期上压着的每一分钱,实际上都是物流企业的唯一的营收来源。由于很多物流公司都没有可供抵押的有形资产,所以贷款融资渠道非常闭塞,一旦货主给不出来钱,物流公司账上就得挂零。
合理的账期有多少
物流行业合理的账期该是多长,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业界比较认可的做法是一月一结,即30天账期。但是据实而论,目前物流行业里30天账期的优质客户凤毛麟角,能够在两个月内结清就已经算是业界良心了,更为普遍的情况应该都在三个月左右。
而且由于近两年物流行业增速放缓,从上游到下游都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即便货主开出了半年的账期,也有物流公司愿意承运。
在账期的问题上,其实国家层面也有相关政策出台,去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发布了行政法规《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付款日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意见稿中指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的,应当在30日内付款;合同另有约定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日。
如果延迟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需向中小微企业支付逾期利息。
这种从监管层面出台措施确保中小企业利益的方式,对于很多饱受账期煎熬的物流公司来说无疑是一股春风,但是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还是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实际的款项支付。
比如常见付款审批流程、因公搁置、资金周转困难等等,都会造成整个付款进度的拖延,物流企业的实际利润变成应收账款,企业还是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险境。
互联网模式能带来什么
物流行业长期存在的账期过长的问题,最终造成的恶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物流公司被资金压力压垮,要么关门大吉,要么跑路躲债。
这样的结局并非耸人听闻,几乎每一年都能看到有类似的新闻爆出,但是身在其中的物流企业主们,除了为同行的遭遇感到无奈外,似乎也只能剩下一声叹息。
亟需被从底层改变的物流产业,如何面对老生常谈的资金压力问题,与互联网模式的结合或许是未来的主要方向。
迫于上游的账期拖累,物流公司往往难以周转太多流动资金,而且由于自身没有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基本依靠民间借贷来维持经营,但是由于民间借贷的很多不规范性,实际上也在吃掉物流公司的一部分利润。
互联网模式的介入,至少能够从两个维度改善这一问题。
第一:通过科技手段,积累起物流公司的相关数据,如日常的发车量、成单量、运费支付等核心数据,进而评估企业的综合实力,并通过这些数据帮助物流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解决了传统银行放贷中,物流企业无抵押物的问题。
第二:通过互联网平台的赋能机制,为中小物流企业主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撑,比起民间借贷更加有保障,帮助物流企业增强竞争能力、获得更多资金支撑,进而承揽更多优质货源、扩大业务范围。
相比较过去要账难、账期长的问题,如今物流业也逐步出现了更多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的机制及政策,虽然尚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行业的大环境,但对于促进行业降本增效的正面导向,依旧有着积极意义。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本站承接各类商务合作,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