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找工作要去年轻人多的地方,还是中年人多的地方?
而这个问题放在现实中,有一个更加严峻和普遍的议题,就是“职场的35岁现象”——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要35岁以下;并且每到裁员潮,更加少不了35岁大龄员工的身影……
我很难对此给出一个答案和所谓的破解之法,但我倾向于思考另一个问题,职场上的竞争力从哪里来?职场发展的上限和下限由什么来决定?
在职场当中到现在,我其实做过三个不同的工作,一个是和销售有关,一个是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有关,还做过一些和心理学和团队有关。因此,我觉得职场的竞争力有可能来自于2~3个东西。
如何一步一步提升职场竞争力?
第一,我是做销售出身的,所以会有个非常重的思维,叫结果导向或者目标导向,就是我做任何事情,都会问自己说:这些事情能导致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个目标是不是我要的?这是做业务的人特别喜欢思考的。
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只在业务思维里,可能就会造成一些比较急功近利的心态——“我要达成目标,我要完成这个结果”,以至于忽略过程,无视中间的细节,从而失掉更多的可能;以及无法跃升职场的层级。
在人力资源的这个角度,我学到的最大一点是一个人的成功有时候是不可复制的,而且不是所有人都有办法实现快速成长。因此,我后来更多会问的是:为了能达成这个事情,我今天要做些什么事情能够让明天做得更好一点?换句话说,我可能要考虑的是我怎么去培养、去带动我身边的人。
从基础岗走向一个好的管理者,不仅仅要去想“我能够做多好”,还要想“我能让周围的人做得有多好”,这样目标可能更容易实现。
而第三个非常重要的事是,如果你能够让其他人跟着你,你也能够带其他人完成这目标,那接着就要思考——我能不能让我周围的人觉得跟我一起工作、一起完成某些目标的过程当中,他们都是比较快乐的。
有时候一起咬着牙往前跑的团队,很可能完成了某一个目标以后,就不一定愿意再坚持下去了。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特别厉害的球队,拿了几次的冠军后,他们就不再愿意做合作了。团队会慢慢散掉的两个原因,一是可能没有更高的大目标了,二是团队之间有一些事情变得不是那么舒服和开心了。
第一就是凡事问自己目标和任务在哪里;
第二是我能不能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往前走?一个人完成不了这一些目标,他的竞争力的来源在于他能影响有多少人;
第三就是在影响别人、带动别人的过程当中问自己:我能不能让别人比较快乐和开心的跟着我在做事,而不是越做越难受?
怎么看职场发展的上限和下限?
刚才我们提到第二个问题是职场的发展的上限和下限。
我个人觉得其实职场发展下限是最简单,就是你还能够在工作当中每天有事情可以做、每天周围有人去打交道;换一句话说我们在做着一份能够得到回报的工作,这就是我理解的下限,“我有工作,我有钱拿。”而职场的上限,可能取决于我们能影响的人到底有多少。
我们说袁隆平爷爷非常有影响力,是因为他做的这些农作物的事情能够影响到十几亿、几十亿的人,所以他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一个科学家的范畴;一些太空探索的人非常有影响力,是因为他做的事情有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几十亿人;一个国家元首,一个企业的CEO之所以有影响力不是因为他们的权力,而是因为他们做的事情能够影响的人很多……
因此,我个人觉得职场发展的上限就是我们要问自己:“我能够影响多少人?”这件事情如果只能够影响几个人,那上限可能就到这;如果我做的事情能够影响的人越多,我的上限就越来越高。这可能是不同的思考。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本站承接各类商务合作,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