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如又涨房租了,时间节点有些敏感,京沪两地调整为正常上班,同时正值毕业季。
无论从哪个方面,租房需求都在增加,租房市场也迎来传统的旺季。
于是,自如又涨租房被推到风口浪尖,为什么要说“又”呢?毕竟,这属于自如的常规操作,租期一到,房租就涨,新住、续住都在范围之内。
理由更是出奇地一致:系统设置、房东施压。
但,每年3%——10%的涨幅,已成年轻人不可承受之重,若按此速度推算,在今后的几年之内,将出现租不起房子的现象。
对于普通租户,相比房价,更关心房租。
那么,为什么自如代表的长租公寓涨价不断?这背后,到底是房东倒逼,还是平台助推呢?
抢房源、抬租金,成本居高不下
前些年,长租公寓品牌如雨后春笋,盯上了租房市场这块蛋糕,但经历市场洗礼之后,如今自如行业头部的地位更加巩固,后面没有追赶者。
据统计,自如已在10座城市布局,都是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服务着50万房东、500万租户。
自如没有从那场争抢房源、抬高租金的竞争中完全抽身,甚至可以说积重难返。
在早期的扩张阶段,为了争夺优质房源、扩大市场份额,各大平台的操作几乎一致,一方面给房东的租金高出市场价,吸引房东托管房子;另一方面,房子的租金又不能太高,在租户之间形成口碑。
不过,这种较低的租金,必须依赖补贴、亏损。
但长租公寓终究是生意,在宣传推广期、扩张成长期之后,涨房租属于迫不得已的手段,不然很难维持正常的运营。
于是,便出现了荒诞的一幕,租户、平台、房东,都觉得自己亏了。
在租户的认知中,租到优质、便宜的房子太难,只能提高预算租长租公寓,因为优质的房源,早已被平台批量承租;
在房东的眼中,自己的房子却成为了长租公寓的摇钱树,签订长约之后,如今平台给的增幅,并没有市场涨幅高。
平台也在考虑,收房、装修、运营都需要支出,尤其遇到空置期,简直是成本太高、利润太薄。
涨房租、租户难,租户扛下一切
以自如为代表的长租公寓,主要的盈利模式为房租、理财。
但如今,投资、理财的空间非常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房租分期已被叫停,五花八门的交租模式更是不复存在,要么季付,要么月付。
在此基础之上,盈利模式逐渐单一,只剩提高房租这条路。
同时,由于房东撕毁合同、房子空置成本等原因,长租公寓依然要盈利,只能提高房租。
无论哪种情况,最终的成本都会转嫁到租户身上,承担着租金上涨的痛苦。
在每年都涨价的周期之中,租户毫无话语权,却承担着恶果。
与租户相比较,房东、平台都要赚更多的钱,在拉锯中,无形地推高房租。
一旦察觉到周围的房租在上升,房东联想到自己的房子,便觉得便宜了,向平台施压,提高自己的收益。
为了不解约,提高房东的收入,只能增加房租。毕竟,解约之后,房东将拿到装修完毕,家电家具齐全,可以拎包入住的房子,非常容易再次出租。
即便有违约金,也能在短期之内收回,而这种收回方式,大概率仍然会转嫁给租户。
限房租、保权益,北京已有行动
在一线城市,自从长租公寓兴盛以来,房租便“涨”声一片,为了抵消涨幅对于生活的影响,在不提高租房预算的前提之下,只能拉远距离,住得越来越远。
与此同时,长租公寓的空置期不断拉长,为了减少损失,只能不断提高房租。
仿佛,进入到一个循环之中。
于是,租户们盼望着房租不要涨太快,使自己能够租得起房子。
也希望,能够规范租房市场,不出现以往的蛮荒局面,比如:黑中介肆意、定价没标准、虚假房源等。
事实上,整治租房市场乱象,北京已经走在前头,在5月底,历时8年的《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出炉。
从各个方面,对租房市场进行规范。其中反响最大的为“城市租房租金年涨幅不超过5%”,被坊间传为“房租指导价”。
以此标准,近期出现的10%左右的租金涨幅,已经违规。
那么,如何执行呢?
《条例》中规定,住房租金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时,可以采取涨价申报、限定租金或租金涨幅,稳定租金水平。
有人可能有疑问,像自如这种长租公寓,不执行怎么办呢?
这则《条例》为地方法规,是法律,没有商量的余地,必须不折不扣地施行。
一旦实施价格干预措施,出租人必须执行,拒不执行的,由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从9月1日起施行,相信可以促进租房市场健康发展。
如今的长租公寓涨价潮,也能得到一定的遏制,因为按照现有的趋势,推高房租的有贪婪的房东、更加贪婪的长租平台以及背后的资本。
而不是,租户们束手无策,听到房租涨了一轮又一轮。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本站承接各类商务合作,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