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学习方式如何开展(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

翻转课堂学习方式如何开展(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

“翻转课堂”既是一种教学理念的革新,也是一种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这种方式有利于促进核心素养中提及的学生自主发展这一素养。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制作的数字材料(音频、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然后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

下面以东北师大附中初中思想品德课《角色与责任》一课为例,详细介绍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过程。

一、课前准备充分化——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前提

(1)教学分析。

《角色与责任》是北师大版教材初中一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由于初一学生正处于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由于刚从小学走入中学,还不能准确地意识到自身社会角色的变化以及承担的社会责任。基于此,尝试改变原有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将课程的出发点由“学生应扮演好什么样的社会角色”转变为“我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设计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学生先在课下通过视频资料进行自学,然后在课上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互学习,促进学生对社会角色与责任的感悟与理解。

(2)搜集视频资料。

选取2014年《开学第一课》中的第一讲“父母教会我孝”作为课程视频。

(3)精心设计导学案。

其内容包括:

一是“生活中的话题”,即观看课程视频内容;

二是“我的思考与困惑”,提出了“视频中人物扮演的角色有哪些,承担了什么样的责任,给你的感受和启示是什么,你在生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承担了哪些责任以及产生了哪些困惑”等问题;

三是“我的选择与回归”,即“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以及怎样扮演好你的角色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4)学生自主学习。

要求以“导学案”为线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观看课程视频,自由安排课程学习时间与空间,自主拓展学习内容与形式,自主选择学习节奏和难度。

二、课堂教学互动化——翻转课堂实施的有效途径

(1)学生合作学习。

针对导学案中“我的思考与困惑”,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研讨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学生不仅对视频中主人公“孝的行为”分析面,而且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解决困惑,总结出初中生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承担的责任。小组内部交流后,选取3-5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观点,教师选行点评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明晰初中生需要承担的多种角色和责任。

(2)学生探究学习。

针对导学案中“我的选择与回归”部分,“作为子女,怎样尽孝?父母批评你时你怎么做”和“你准备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承担相应责任”两大问题,主要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理解和课后搜集的资料,提出了从理念行动、从宏观到微观各种可行的策略和方法,这些方法比教师预设的内容要多、要广.

但是在探究过程中也有学生提出了困惑,例如有的学生说为什么好好学习,成绩还是上不来,为什么有些人不孝顺,在学校时如何让自己做得更好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先由平时学习好和表现好的同学予以解答,说得不够全面不够具体的地方再由教师释疑解惑。这样探究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使其获得了一定的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使原来的消费式课堂变成了生产式课堂和创造式课堂。

(3)教师延伸拓展。

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提升,一方面告诉学生要对学习负责、对生活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道德和法律责任,使学生建构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将“角色与责任”的话题融入以后的课前演讲中,力图将学生从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获得的理解延伸到更深的层面,促进“角色与责任"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与转化。

本节"翻转课堂”实现了预期目标,使品德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建立起一个充满活力的、更具开放性的教学运行体系。

一是从内容角度上,本节课提倡“真问题、真心话、真行动”,倡导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二是从教学角度上,鼓励学生对品德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三是从过程角度讲,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由于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成性、丰富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本站承接各类商务合作,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